【健康科普讲堂】高欣欣:心肌梗死后别松懈!这 6 件事不做等于白治疗
健康大河南讯:(文│原阳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 高欣欣)很多人以为,心肌梗死抢救过来就 “万事大吉” 了。其实,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心肌梗死就像一场暴风雨,虽然暂时停歇,但留下的 “烂摊子” 需要我们耐心收拾。今天就来聊聊,心肌梗死后该如何科学康复,重新拥抱健康生活。
一、心肌梗死康复,为什么比想象中更重要?
心脏就像身体的 “发动机”,心肌梗死相当于发动机里的某个关键零件突然 “罢工”。即便医生及时抢修(比如通过溶栓、支架手术恢复血流),受损的心肌也不会立刻变回原样。
康复的目标很明确:一是让心脏功能尽可能恢复,比如原本爬两层楼就喘,慢慢能轻松爬楼;二是预防再次心梗或其他心血管疾病;三是回归正常生活,不管是上班、做家务还是陪伴家人,都能从容应对。
但是,如果康复期不好好 “养伤”,不仅容易再次心梗,还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
二、康复期的 “黄金法则”:从生活细节开始
1. 好好吃药,别当 “任性的病人”
很多人觉得症状消失了就不用吃药,这可是大错特错!医生开的药里,有的能防止血栓形成(如阿司匹林),有的能降低心脏负担(如 β 受体阻滞剂),还有的能保护血管(如他汀类药物)。漏服、停药就像给心脏 “埋雷”,必须严格遵医嘱,就算感觉身体恢复了,也要按时按量服药。
2. 睡眠充足,给心脏 “充电”
熬夜追剧、加班工作,这些行为对康复期的心脏特别不友好。睡眠不足会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增加心脏负担。建议每天保证 7 - 8 小时高质量睡眠,睡前避免刷手机、喝咖啡,把卧室布置得安静昏暗,帮助自己更快进入梦乡。
3. 戒烟戒酒,远离 “隐形杀手”
香烟里的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酒精会刺激心脏,这两样东西对刚经历过心梗的心脏来说,就像 “火上浇油”。不管烟龄多长、酒量多好,康复期必须果断戒掉。如果觉得戒烟困难,可以试试嚼口香糖、用电子烟过渡,或向医生寻求帮助。
三、饮食调整:吃对了,心脏少受累
1. 控盐:把 “咸瘾” 降下来
高盐饮食会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建议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大概一啤酒瓶盖),少吃咸菜、腌肉、方便面等加工食品。炒菜时可以用香料(如黑胡椒、姜粉)、柠檬汁提味,减少对盐的依赖。
2. 控糖:拒绝 “甜蜜陷阱”
蛋糕、奶茶、含糖饮料虽然好喝,但会让血糖波动,加速血管老化。康复期尽量选择天然甜味的水果(如苹果、蓝莓),如果实在想喝饮料,优先选无糖茶或黑咖啡。
3. 多吃 “护心食物”
深海鱼:富含 Omega - 3 脂肪酸,能降低血脂,每周可以吃 2 - 3 次三文鱼、金枪鱼。
全谷物:糙米、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
蔬菜和水果:五颜六色的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每天至少吃够 5 种。
四、运动康复:循序渐进,别操之过急
很多人以为心梗后要一直静养,其实适度运动反而能让心脏更强壮。但运动必须讲究方法:
从 “慢动作” 开始:出院后 1 - 2 周,可以先从每天 10 - 15 分钟的散步开始,比如在小区里慢悠悠地溜达,逐渐增加时间和速度。
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散步、太极拳、瑜伽都是不错的选择。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篮球),如果运动时出现胸痛、气短,要立刻停下来休息。
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就像开车前要热车一样,运动前可以做 5 - 10 分钟的简单活动(如甩甩手、转转脚踝),运动后拉伸肌肉,防止受伤。
五、心理康复:别让 “心伤” 雪上加霜
经历过生死考验后,很多人会变得焦虑、抑郁,担心自己随时会 “不行”。这种负面情绪会让血压和心率不稳定,反而不利于康复。如果感觉情绪低落、失眠严重,可以试试:
和家人朋友倾诉:把心里的害怕、担忧说出来,别一个人扛着。
寻求专业帮助:必要时找心理医生聊聊,他们有办法帮你赶走 “坏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种花、钓鱼、听音乐,转移注意力,让生活充实起来。
六、定期复查:给心脏做 “体检”
康复期不是 “一劳永逸”,定期复查就像给心脏安装了 “安全监控”。一般来说:
出院后 1 个月: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看看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3 - 6 个月:除了常规检查,可能还需要抽血查血脂、血糖。
之后每半年至 1 年: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肌梗死虽然可怕,但只要掌握科学的康复方法,依然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记住,康复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心和坚持。每一个健康的小习惯,都是给心脏的一份 “守护礼物”。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让自己的心脏重新 “活力满满”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