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马月华:关键时刻能救命!教你快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大河南讯:(文│新乡市中心医院 心内三 主治医师 马月华)你有没有想过,一场看似普通的胸痛,可能是心脏发出的 “求救信号”?急性心肌梗死,这个听着陌生又可怕的疾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像一颗 “隐形炸弹”,一旦发作,短短几分钟就能危及生命。但只要我们掌握识别它的方法,就能在关键时刻抓住 “黄金救援时间”,为生命争取一线生机。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一眼看穿急性心肌梗死的 “真面目”。
一、认识心梗的“真面目”
心梗,简单来说,就是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突然被堵住了,导致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心肌细胞就会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这就好比农田里的庄稼,没有水灌溉就会枯萎死亡。冠状动脉堵塞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把血管堵得严严实实。
二、最典型的信号:胸痛
说到急性心肌梗死,最容易让人想到的症状就是胸痛。但它引发的胸痛,和普通的胸口不舒服完全不一样。想象一下,胸口突然被一块巨大的石头死死压住,或者像有一只大手在用力挤压,那种疼痛又闷又重,还会持续不断,不会像岔气那样一会儿就消失。有的患者形容,这种疼就像有人拿着电钻在心脏位置不停地钻,让人喘不过气。
这种胸痛一般会持续 15 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也无法缓解。而且,疼痛的范围可不只局限在胸口,还可能 “跑” 到其他地方。比如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感觉整条胳膊又酸又麻;或者蔓延到下颌、颈部,让人误以为是牙疼、嗓子疼;还有些人会觉得上腹部疼痛,就像胃痛一样,结果耽误了治疗。
所以,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的胸痛,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这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信号!
三、容易被忽视的 “非典型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可不会只靠胸痛 “刷存在感”,它还有很多容易被忽视的 “伪装术”。有些患者发病时,根本没有明显的胸痛,而是表现为呼吸困难、喘不上气,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哪怕坐着不动也会大口喘气。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把血液泵到全身,导致肺部淤血,出现呼吸窘迫。
还有些人会突然感觉头晕目眩、眼前发黑,甚至直接晕倒。这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另外,恶心、呕吐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很多人以为是吃坏了肚子,随便吃点胃药应付,结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特别是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一定要警惕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症状非常不典型。他们可能只是感觉全身乏力、疲惫不堪,或者情绪烦躁、坐立不安,甚至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这是因为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加上身体反应能力变弱,所以症状不明显。但千万别因为症状 “温和” 就放松警惕,这些细微的变化,很可能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在悄悄 “搞破坏”。
四、出现症状该怎么办?
如果怀疑自己或身边的人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第一时间拨打 120 急救电话是关键。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让患者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保持安静,避免任何剧烈活动,因为活动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如果患者随身携带了硝酸甘油,可以让其舌下含服一片,但最多服用 3 次,每次间隔 5 分钟。如果含服 3 次后症状仍不缓解,就别再服用了,说明情况很严重,必须尽快就医。
千万不要自行开车去医院!一方面,患者在途中病情可能突然恶化,得不到专业的急救;另一方面,开车过程中情绪紧张,也会增加心脏负担。让患者原地等待专业的急救人员,他们会在途中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和治疗,为抢救争取时间。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具体操作如下:先让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双手交叠,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部),双臂伸直,用身体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 100 - 120 次。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将气体吹入,每次吹气持续 1 秒以上,观察到患者胸廓有起伏即可。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应尽快拿到患者身边。AED 操作简单,打开机器后,按照语音提示,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一片贴在右锁骨下方,另一片贴在左乳头外侧),AED 会自动分析患者心率,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如果机器提示需要电击,确保周围无人接触患者后,按下电击按钮。电击后,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急性心肌梗死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 “暴风雨”,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症状,及时识别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就能大大降低死亡风险。
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远离这个“心脏杀手”。如果身边有人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让我们共同守护心脏健康,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