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李国超:心跳乱了节奏?房颤这件事,千万不能够忽视!
健康大河南讯:(文│睢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李国超 )王大爷晨练时突然感觉心口"咚咚"乱跳,喘不上气;李女士加班到深夜,心脏像打鼓一样狂跳不止……这些看似偶然的心慌症状,很可能是房颤在"搞鬼"。作为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我国每100个人里就有1个房颤患者,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把房颤当普通心慌,结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引发脑梗、心衰等严重后果。
今天,咱们就把房颤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一、房颤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就像精准的时钟,有条不紊地给全身供血。但房颤发作时,心脏的"总指挥"突然失灵,心房开始不受控制地乱颤,一分钟能抖350 - 600次!这时候心脏泵血效率大打折扣,就像十字路口红绿灯全坏了,车子堵得水泄不通。
房颤主要分三种类型:
1.一阵一阵发作:突然心慌手抖,过几小时又自己好了,很多人以为是累着了,其实最容易被忽略。
2.一直持续发作:心慌症状超过7天,必须靠吃药或电击治疗才能恢复正常。
3.彻底“摆烂”型:心脏彻底乱了套,只能靠长期吃药控制,避免更严重的问题。
二、房颤发出的危险信号,千万别不当回事
房颤发作时,身体会给出很多提示,但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当成其他毛病:
1.心慌到坐立不安:感觉心脏快跳出嗓子眼,脉搏摸起来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像在玩过山车。
2.喘气比爬山还费劲:爬两层楼梯就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晚上睡觉必须垫高枕头才能呼吸顺畅。
3.头晕眼花站不稳: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严重时甚至直接晕倒。
4.悄无声息的威胁:约1/3的人完全没感觉,等发现时可能已经引发脑梗,这种"沉默型房颤"最危险!
邻居张叔就是因为总觉得“偶尔心慌没事”,结果突然中风瘫痪在床,一查才知道是房颤导致的血栓堵住了脑血管。所以说,身体的每个异常信号都要重视!
三、这些"坑"千万别踩!房颤的幕后推手
房颤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很多坏习惯和疾病都在背后“推波助澜”:
1. 疾病因素
高血压:血压常年爆表,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心房壁越变越厚,就容易引发房颤。十个房颤患者里,七个都有高血压。
冠心病:心脏血管堵了,心肌得不到足够血液,电活动自然就乱套了。
甲亢:甲状腺激素过多,就像给心脏踩油门,跳得太快太乱容易出问题。
2. 生活坏习惯
熬夜成瘾:连续通宵追剧、打游戏,生物钟被彻底打乱,心脏节律也跟着乱了。
酒不离手:每天喝二两白酒,房颤风险直接增加30%!酒精对心脏的伤害比你想象的更大。
体重超标:肚子上的赘肉不仅影响颜值,还会让心脏负担加重,释放的毒素也会损伤心肌。
3. 其他因素
年纪越大越危险:60岁以后房颤风险直线上升,80岁以上老人每10个人就有1个中招。
家族遗传:如果爸妈或兄弟姐妹有房颤,自己也要格外当心。
四、提前做好防护!远离房颤的实用妙招
1.控制好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每天按时吃药,早晚各测一次血压,争取把数值稳定在130/80左右。
糖尿病患者:管住嘴迈开腿,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保持在7%以下。
甲状腺不好的朋友: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定期复查。
2.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睡个好觉:每天保证7 - 8小时睡眠,晚上11点前准时躺平,别让心脏跟着你熬夜“加班”。
动起来:每周抽5天,每天快走半小时,或者打打太极拳,让心脏保持活力。
吃对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杂粮饭,少吃腌菜、炸鸡。每天用盐别超过1啤酒瓶盖,清淡饮食才是王道。
3. 定期体检很重要
40岁以上的朋友每年都要做心电图检查,有基础病的可以加做动态心电图。现在很多智能手表能实时监测心率,发现异常波动一定要去医院看看。
4.远离烟酒伤害
香烟里的尼古丁会破坏血管,酒精会直接刺激心脏。想要心脏好,最好彻底戒烟,喝酒也要严格限量,男性每天不超过1两白酒,女性还要更少。
五、这些错误认知,赶紧纠正
误区1:偶尔心慌是小事,休息下就好
真相:哪怕只发作一次,房颤也可能形成血栓,必须及时检查!
误区2:房颤就是心慌,忍一忍就过去了
真相:房颤最大的威胁是脑梗!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而且后果更严重。
误区3:老了房颤很正常,不用治
真相:通过规范治疗和保养,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大大降低并发症风险!
六、结语
房颤就像心脏发出的“红色警报”,提醒我们是时候关注心血管健康了。只要养成好习惯、定期体检、科学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从今天开始,少喝一杯奶茶,多走两圈路,别让房颤有可乘之机!守护好心脏这个"发动机",才能享受健康幸福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