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任涛:守护生命通道--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防治全攻略
健康大河南讯:(文│南阳医专一附院 综合ICU 任涛)当你躺在病床上,满心期待康复时,是否知道,一场比疾病本身更危险的危机可能正在血管中悄然酝酿?它像一颗“沉默的炸弹”,一旦爆发,轻则致残,重则致命——这就是深静脉血栓(DVT)。数据显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0%-80%,而未及时干预的患者中,30%可能因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PE),死亡率超过25%。
别慌!本文将用最通俗的语言,为你揭穿深静脉血栓的“伪装”,并教你如何科学预防、早期识别和有效应对这场“血管危机”。
一、深静脉血栓:藏在身体里的 “隐形杀手”
深静脉血栓,简单来说,就是身体深处的静脉血管里出现了血块。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液在血管里像小溪一样顺畅流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血液流动速度变慢,或者血管壁受到损伤,血液就容易 “抱团” 形成血栓。这就好比河道水流变缓、河床破损时,容易堆积泥沙一样。
对于重症患者,有三个主要因素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医学上把它们叫做 “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
首先是“血流变慢”,重症患者大多需要长时间卧床,肢体活动减少,腿部的血液就像失去动力的小船,无法顺利“返航” 心脏,慢慢淤积在静脉里,给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其次是“血管受伤”,比如患者接受过手术、有外伤,或者长期在静脉里放置导管,这些都会破坏血管壁的光滑结构,让血液更容易附着形成血栓;最后是 “血液变稠”,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感染、使用某些药物等原因,血液变得比正常人更 “黏稠”,就像浓稠的糖浆,也更容易凝固成块。
二、无声的威胁:深静脉血栓的危害
深静脉血栓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可能悄无声息地出现,一旦发作却能造成严重后果。当腿部或其他部位的深静脉形成血栓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局部疼痛、肿胀。患者会感觉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皮肤颜色也可能变深,摸上去还有些发烫。但这些症状有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更危险的是,这些血栓就像不定时炸弹,一旦脱落,会随着血液流动 “旅行” 到身体其他部位。如果血栓跑到肺部,堵塞了肺动脉,就会引发肺栓塞,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情况。患者可能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严重时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可以说,深静脉血栓从形成到引发肺栓塞,每一步都暗藏危机,时刻威胁着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早发现、早预防:防治深静脉血栓有妙招
面对深静脉血栓这个 “隐形杀手”,预防是关键。对于重症患者和家属来说,了解一些早期识别的方法很重要。平时要多留意患者的肢体情况,如果发现腿部突然肿胀,尤其是只有一条腿肿,而且左右腿粗细明显不一样;或者皮肤颜色发红、温度升高;又或者患者总是说腿疼、感觉肢体麻木,这些都可能是深静脉血栓的信号,要赶紧告诉医生。
预防深静脉血栓,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从生活护理角度,即使患者不能自主活动,家属也要定期帮助他们翻身、活动肢体。可以轻轻按摩患者的腿部,从脚踝向大腿方向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导致血栓脱落。还可以让患者穿上医用弹力袜,这种袜子就像给腿部施加了一层均匀的 “压力网”,能帮助血液更好地流动,预防血栓形成。
在医疗手段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药物预防或机械预防措施。药物预防通常是使用抗凝药物,这类药物能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但用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比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机械预防则是借助一些仪器设备,比如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它就像给腿部做 “按摩操”,通过周期性地充气、放气,挤压腿部肌肉,促进血液回流。
对于已经确诊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治疗方法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来定。轻度的血栓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抗凝治疗,帮助溶解血栓、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如果血栓比较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取栓或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下腔静脉滤器就像一个 “过滤网”,能拦截脱落的血栓,防止它跑到肺部引发肺栓塞。
四、康复之路:预防深静脉血栓,持续守护健康
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即使患者病情好转,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康复阶段,患者要逐渐增加活动量,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下床走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饮食上也要注意,少吃油腻、高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血液的健康状态。
作为家属,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提醒他们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学习更多深静脉血栓防治知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也会持续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防治方案,帮助患者远离深静脉血栓的威胁。
五、结语:别让“沉默的杀手”偷走你的健康
深静脉血栓就像一个狡猾的“潜伏者”,它不会大声宣告自己的到来,却能在瞬间夺走生命或摧毁生活质量。
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就能有效降低它对重症患者的危害。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守护好患者身体里的 “生命通道”,为他们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