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李国超:装了冠脉支架后,生活还能照常过吗?一文讲透术后那些事儿
健康大河南讯:(文│睢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李国超)“支架一装,心脏病就根治了?”“术后是不是得天天躺着静养?”“支架会不会在血管里移位?”在心内科门诊,这些问题几乎每天都要被患者问上好几遍。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患者通过冠脉支架植入手术重获“心”生。但支架植入只是治疗的开始,术后如何科学养护,让心脏真正恢复活力,很多人却一知半解。
今天,咱们就把冠脉支架术后的那些关键知识讲明白。
一、冠脉支架:血管里的“生命通道守护者”
想象一下,你的心脏就像一座24小时不停歇工作的超级工厂,而冠状动脉就是给工厂输送燃料(血液和氧气)的运输管道。当管道内壁堆积了太多"垃圾"(胆固醇斑块),通道就会越来越窄,严重时甚至完全堵塞。这时,医生就会用一种像弹簧圈的金属支架,把狭窄的血管撑开,让血液重新畅通无阻。
这个手术过程其实很神奇:医生从手腕或大腿根的血管开个“小口子”,把支架通过细细的导管送到堵塞部位,再用球囊把支架撑开固定。整个过程不用开胸,伤口只有针眼大小,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但要记住,支架只是解决了最紧急的血管堵塞问题,后续的养护工作同样重要。
二、术后生活指南:别让支架“白忙活”
1.服药:每天按时的“血管保养课”
术后需要吃好几种药,很多人觉得麻烦就偷偷停药,这可是大忌!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类:
抗血小板药物: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它们就像给血液“卸妆”,防止血小板聚集成新的血栓堵住支架。这类药通常要吃1年以上,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服用。
他汀类药物:负责清理血管里的“垃圾”,降低胆固醇水平。别小看这些药片,坚持吃能让血管斑块慢慢变小。
2.饮食:给心脏“减负”的关键
术后饮食要记住“三少三多”:
三少:少盐(每天不超过5克)、少油(用橄榄油代替动物油)、少糖(远离奶茶和蛋糕)。
三多:多吃蔬菜(每天至少1斤)、多吃粗粮(糙米、燕麦代替白米饭)、多吃深海鱼(三文鱼、秋刀鱼富含护心的Omega-3脂肪酸)。
举个例子,以前顿顿离不开红烧肉的老张,术后改成清蒸鱼配杂粮饭,半年后体检各项指标都变好了。
3.运动:循序渐进的“心脏健身计划”
很多人以为装了支架就得静养,其实适当运动反而能让心脏更强壮。建议从散步开始,逐渐增加到快走、太极拳等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记住“1357原则”:
每天至少运动1次;
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每周坚持5天;
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70 - 年龄)左右。
4.监测:把身体变化“记小本本”
术后要养成定期记录的好习惯:
血压: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心率:安静时每分钟60-70次比较理想;
体重:每周固定时间称重,突然长胖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三、这些信号要警惕:身体发来的"求救信号"
即使按时服药、健康生活,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立刻去医院:
胸痛复发:和术前相似的压榨性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
呼吸困难:走几步路就喘不过气,夜间无法平卧
异常出血:牙龈出血不止、黑便、血尿
严重乏力:突然变得特别没精神,连吃饭都费劲
这些症状可能是支架内再狭窄或其他心血管问题的表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大麻烦。
四、常见误区大辟谣
误区1:装了支架就不能干活了
真相:大部分患者术后3个月就能恢复轻体力工作,只要避免搬重物、剧烈运动就行。像教师、办公室职员这类工作,完全可以正常开展。
误区2:支架会生锈、移位
真相:现代支架都是医用不锈钢或钴铬合金材质,不会生锈;支架膨胀后会和血管内膜长在一起,正常活动不会移位。
误区3:中药能替代西药
真相:目前没有任何中药能替代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并发症预警与处理
1.支架内血栓
多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表现为急性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需立即行急诊冠脉造影,必要时行血栓抽吸或支架内溶栓。
2.支架内再狭窄
多发生于术后6-12个月,与内皮化延迟、血管弹性回缩有关。可通过血管内超声评估机制,必要时行药物球囊扩张或再次支架植入。
3.出血并发症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风险增加30%-50%。轻微出血可调整药物剂量,严重出血需暂停抗血小板药物并输注血小板。
六、结语
冠脉支架手术就像给生命按下了"重启键",但重启后的系统优化还得靠自己。只要坚持规律服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定期复查,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正常生活,甚至重新跑马拉松、爬山。
记住,心脏就像最忠诚的伙伴,你对它多一分用心,它就能多陪你看几年世间美景。希望每位患者都能通过科学养护,让这颗“生命发动机”持续健康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