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健康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高亮:守护大脑年轻态!医生教你如何预防痴呆症

发布时间:2025-07-28  来源:   
2025-07-28  中原健康网   

  健康大河南讯:(文│周口市中医院 脑病科 主治医师 高亮 )在医院里,常常有子女带着记忆力明显减退的老人焦急问诊:“医生,我爸最近总忘事儿,是不是得了痴呆?还有办法预防吗?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痴呆症(如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不仅让患者逐渐失去记忆、语言和自理能力,更让无数家庭陷入照护困境。

  痴呆症虽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60%以上的发病风险。本文将从多个维度,为读者提供一份“防痴呆实用指南”。

  一、认识痴呆?

  很多人以为 “老了记性差” 是正常现象,其实这可能是痴呆的早期表现。痴呆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症状的统称,其中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就像大脑里的 “记忆橡皮擦”,慢慢吞噬人的认知、记忆和生活能力。还有血管性痴呆,多因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大脑 “断粮缺氧” 引发。大脑就像一座精密的工厂,神经元是工人,神经递质是传递信息的‘小纸条’。痴呆发生时,要么‘工人’慢慢减少(神经元死亡),要么‘小纸条’送不到位(神经传递异常),最终导致整个工厂运转失灵。 起初,患者可能只是偶尔忘带钥匙、重复问同一个问题,到了后期,甚至会出现迷路走失、穿衣吃饭都无法自理的严重情况。了解这些,能帮我们更早察觉危险,及时采取行动。

  二、追根溯源:哪些因素在悄悄 “伤害” 大脑

  (一)年龄与遗传:躲不开的 “先天因素”。年龄是痴呆最大的风险因素,65 岁后患病风险每 5 年翻一倍;若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痴呆,自身风险也会增加 2 - 3 倍。不过,主治医师强调:“遗传只是‘种子’,环境和生活方式才是决定‘种子’是否发芽的关键。”

  (二)慢性病:大脑健康的 “隐形杀手”。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就像 “三个帮凶”,长期控制不好会损伤脑血管。想象一下,血压像高压水枪,持续冲击血管壁;高血糖像胶水,让血液变黏稠;高血脂则不断堆积 “脂肪垃圾”,最终导致血管狭窄、堵塞,大脑因缺血缺氧 “罢工”。

  (三)不良生活习惯:亲手 “挖坑” 的日常行为。熬夜、吸烟、酗酒、久坐不动……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都在悄悄消耗大脑健康。熬夜会打乱大脑 “排毒” 节奏,让有害蛋白堆积;吸烟使血管收缩、加速老化;久坐则让大脑供血不足,就像汽车长期低速行驶,零件容易出故障。

  三、防患未然:日常生活中的 “护脑指南”?

  (一)吃出 “聪明脑”:餐桌上的防呆食谱。深海鱼每周两顿:三文鱼、鳕鱼等富含 Omega - 3 脂肪酸,就像大脑的 “润滑油”,每周吃 2 - 3 次,能让大脑运转更流畅。推荐试试清蒸三文鱼,简单又营养。坚果当零食:每天抓一小把核桃、杏仁,既能解馋,又能补充优质油脂和维生素 E,保护大脑细胞。多吃 “抗氧化斗士”:蓝莓、菠菜、西兰花等蔬菜水果,富含抗氧化物质,能清除大脑里的 “垃圾”。早餐来一杯蓝莓酸奶,健康又美味。适度饮用 “健脑饮品”:每天喝 1 - 2 杯绿茶或黑咖啡,既能提神醒脑,又有助于降低痴呆风险。但要注意,咖啡别在睡前喝,以免影响睡眠。

  (二)动出 “活力脑”:每天 30 分钟,激活大脑细胞。有氧运动不能少:散步、慢跑、跳广场舞、打太极拳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周坚持 5 天,每次 30 分钟以上,促进血液循环,让大脑 “吃饱喝足”。可以约上邻居一起晨练,边运动边聊天,一举两得。尝试 “新奇运动”:手指操、倒着走、踢毽子等运动,能刺激大脑建立新的神经连接。比如看电视时,做做手指操,活动活动手指关节,简单又有效。做家务也是锻炼:拖地、擦窗户、整理房间时,全身都在运动,大脑也能得到锻炼。把做家务当成一种运动,让健康融入日常生活。

  (三)用出 “灵活脑”:给大脑找点 “新挑战”。学习新技能:学一门外语、练练书法、学学摄影,或者尝试做一道新菜,都能让大脑保持活跃。可以报名社区的兴趣班,和同龄人一起学习,乐趣多多。玩益智游戏:拼图、数独、下棋都是很好的健脑方式。每天花半小时玩一玩,既能锻炼逻辑思维,又能预防大脑退化。多参与社交:和朋友聊天、参加社区活动、加入兴趣小组,在交流互动中刺激大脑。别总是一个人待着,走出去,让大脑 “动” 起来。

  (四)睡出 “健康脑”:充足睡眠是大脑的 “清洁工”。固定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起床,培养规律的生物钟。即使周末也别熬夜,保持作息稳定。睡前 “仪式感”:睡前 1 小时放下手机,泡泡脚、听听轻音乐,营造放松的氛围。避免吃宵夜、喝咖啡,让大脑提前进入休息状态。优化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如果窗外噪音大,可以使用耳塞或安装隔音窗帘。

  四、早发现早干预:警惕大脑的 “危险信号”?

  如果发现家人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记忆力明显减退:刚说的话、做的事转眼就忘,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性格突然改变:变得冷漠、易怒、焦虑,和以前判若两人。计算能力变差:买菜算不清账,连简单的加减运算都困难。空间定向障碍:在家附近迷路,找不到熟悉的地方。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词不达意,难以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早期诊断和干预,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甚至部分逆转症状。

  痴呆症的预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个人、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今天开始,和家人一起制定健康计划:周末来场家庭徒步,晚餐多做几道健脑菜肴,饭后一起玩会儿桌游……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是守护大脑健康的 “金钥匙”。记住,关爱大脑健康,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让我们以科学为盾、以爱为矛,共同守护生命的尊严与温度。


[责任编辑: 孟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