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洛阳行 大医献爱心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在新安县二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点击上方图片观看直播视频
健康大河南讯:(图文丨于宇洁 方帅 闫梦菲)基本医疗有保障,奔向小康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沉、资源下沉,把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是满足人民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
为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宗旨,深化新时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12月11日,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秦立峰的带领下,医院多个领域的专家来到洛阳市新安县,与新安县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开展了“健康洛阳行·大医献爱心”骨科疑难病会诊及学术讲座活动。
会议现场
11日上午八点半,会议正式开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秦立峰,新安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翼,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物业管理中心主任肖建军,洛阳正骨器械厂厂长韩军涛,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疾病研究治疗中心主任刘又文,手外显微骨科中心主任张耘,颈肩腰腿痛中心三科主任宋永伟,脊柱外三科主任陈海龙,膝部损伤中心主任医师谭红略,足踝外三科主任苏攀,髋部损伤二科主治中医师贾宇东,以及新安县直各医院的领导,乡镇卫生院院长等医务工作者出席了开幕式。仪式由新安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杨柳青主持。
新安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杨柳青致开幕辞
新安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杨柳青首先对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嘉宾、医界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各位专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传经送宝、为当地老百姓送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表示,本次义诊活动,是新安县第二人民医院的一件大事,它将有力的推动新安县二院乃至新安县骨科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推动医院骨科诊治技术实现新跨越。
新安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翼致辞
新安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翼,代表新安县卫生健康委欢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各位专家的到来。他向参会的当地医务人员讲到,我们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虚心请教,学习专家们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医术,充分发挥医疗专家的技术优势,力求站在新的制高点,通过洛阳正骨医院专家们的义诊、会诊、查房、手术等方方面面的技术指导以及专题讲座,培养骨干力量,拓展骨伤科业务,增强竞争力,造福新安广大群众,实现骨科事业长远发展。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秦立峰致辞
秦立峰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健康洛阳行·大医献爱心”活动的举办,开启了双方深化合作、攻坚共赢的新篇章,我们双方将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临床医疗、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交流合作,形成“补位发展,合作共享”模式,建设骨伤科服务,责任管理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级诊疗、共同发展,为建设中医强省、建设健康中原助力添彩。
开幕式结束后,学术授课和义诊活动同时进行。刘又文教授、张耘教授、宋永伟教授、谭宏略教授、陈海龙教授、苏攀教授、贾宇东医师围绕“髋关节翻修”“桡骨骨折治疗”“骨质疏松治疗”等热点和焦点话题,结合基层医师对骨科领域的需求,为参会医师开展了学术讲座。
髋部疾病研究治疗中心主任刘又文作《髋关节翻修的治疗进展》专题授课
手外显微骨科中心主任张耘作《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专题授课
颈肩腰腿痛中心三科主任宋永伟作《旋提手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与思考》专题授课
膝部损伤中心主任医师谭宏略作《中西医结合阶梯化治疗理念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专题授课
脊柱外三科主任陈海龙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专题授课
足踝外三科主任苏攀作《经外踝入路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pilon骨折》专题授课
髋部损伤二科主治中医师贾宇东作《直接前侧入路在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专题授课
义诊现场
“省骨科的专家来了,我和老伴得看看去。”“我这多年腿疼的老毛病,今天终于找到了病根。”义诊现场,老百姓激动地说道。现场医护人员有序的引导患者进行咨询、检查,义诊的专家们耐心地解答大家的问题,并针对各类不同的骨科疾病进行专业治疗建议。此次义诊活动的开展,使新安县百姓足不出县就可以得到省级骨伤专家的诊疗服务,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时期,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对本次活动的学术授课全程视频直播。据统计,本次会议直播浏览量超过5万人次,受到线上线下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医疗保障是人民健康、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近年来,医疗改革不断走深走实,扩大成效,大城市医疗资源逐渐向基层倾斜,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逐渐提升,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就近就医,也愿意在家门口看病,真正让群众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本次活动的举办,必将深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与新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达到真正的合作共赢、学科共建、共同发展,让高质量的医疗资源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