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健康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单艳:肺癌治疗全解析--从治疗手段到预后管理

发布时间:2025-08-09  来源:   
2025-08-09  中原健康网   

  健康大河南讯:(文│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肿瘤科一病区 副主任医师 单艳)当身边有人被确诊肺癌,不少人第一反应是 “天都塌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肺癌几乎等同于 “绝症”,但其实,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肺癌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患者的生存希望也在不断增加。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肺癌常见的治疗手段,以及不同情况下的预后效果,让我们对这个疾病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恐惧。

  一、肺癌的常见治疗方法

  肺癌的治疗并非“一刀切”,而是需要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以下是主流治疗手段的简要说明:

  1. 手术治疗:早期患者的“救命稻草”

  对于早期肺癌(如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案。通过肺叶切除、全肺切除等手术,可直接移除肿瘤组织,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实现临床治愈。但手术风险较高,需严格评估患者心肺功能。例如,一位60岁无基础病的早期肺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0%-80%。

  2. 化疗:全身治疗的“双刃剑”

  化疗通过药物杀灭快速分裂的癌细胞,适用于晚期或术后辅助治疗。例如,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敏感,常用药物包括顺铂、依托泊苷等。但化疗可能引发脱发、恶心、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需配合止吐、升白等支持治疗。

  3. 放疗:精准打击的“隐形手术刀”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DNA,适用于局部肿瘤控制。例如,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采用同步放化疗,缩小肿瘤后再评估手术可能。放疗副作用包括皮肤灼伤、疲劳等,但通常较化疗轻微。

  4. 靶向治疗:基因突变的“精准导弹”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特定基因突变(如EGFR、ALK)的患者,靶向药物可精准阻断癌细胞生长信号。例如,携带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服用奥希替尼后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3年以上。但靶向药需定期检测基因状态,且可能产生耐药性。

  5. 免疫治疗:激活免疫的“生物武器”

  通过PD-1/PD-L1抑制剂等药物,解除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刹车”,适用于晚期患者。例如,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可使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20%-30%。但免疫治疗可能引发肺炎、肝炎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

  6. 支持治疗:提升生活质量的“后勤保障”

  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例如,晚期患者可通过姑息治疗缓解呼吸困难,或使用营养剂改善恶病质状态。

  二、影响肺癌预后的关键因素

  预后即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受多重因素影响:

  1. 癌症分期:越早发现,生存希望越大

  I期:肿瘤局限,5年生存率约60%-80%。

  II期:肿瘤稍大或伴少量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约30%-50%。

  III期: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淋巴结广泛转移,5年生存率约10%-30%。

  IV期:癌细胞远处转移(如脑、骨、肝),5年生存率不足10%。

  2. 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更优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腺癌、鳞癌等,生长较慢,对靶向治疗敏感。例如,携带ALK基因重排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5年无进展生存率超60%。

  小细胞肺癌(SCLC):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广泛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

  3. 患者身体状况:基础疾病影响耐受性

  年轻、无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更强,预后更好。例如,一位70岁合并冠心病的肺癌患者,可能因无法耐受手术而选择放疗或靶向治疗。

  4. 基因检测:精准治疗的“指南针”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进行基因检测,若存在EGFR、ALK等突变,靶向治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例如,EGFR突变患者服用吉非替尼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可达10个月以上。

  5. 心理状态:积极心态助力康复

  研究表明,乐观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免疫力更强。例如,一位晚期肺癌患者通过参与病友互助会,坚持太极拳锻炼,生存期超出预期2年。

  三、患者日常管理:康复路上的 “守护者”

  除了积极配合治疗,肺癌患者的日常管理也至关重要,它就像康复路上的 “守护者”,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1.饮食管理:给身体 “加油充电”

  治疗期间,患者身体消耗大,需要补充足够营养。饮食要遵循 “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 的原则。可以多吃鸡蛋、鱼肉、瘦肉、牛奶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帮助身体修复;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如果患者食欲不佳,可以尝试少食多餐,把一日三餐分成五到六顿,还可以变换烹饪方式,比如把肉做成肉丸、肉饼,让食物更可口。另外,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肠胃负担。

  2.运动管理: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肺癌患者并非要一直卧床休息,适度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免疫力。但运动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比如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每天坚持 20 - 30 分钟;如果身体比较虚弱,可以从床边活动开始,逐步增加活动量。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头晕、气短等不适,要立即停止休息。

  3.心理管理:保持积极心态

  得知患癌后,患者很容易陷入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中,而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不利于康复。患者可以多和家人朋友倾诉,说出内心的担忧;也可以参加抗癌病友交流会,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家属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陪伴,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四、结语:科学认知,积极应对

  肺癌虽凶险,但并非绝症。早期发现、规范治疗、科学管理,是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患者和家属需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理性看待治疗副作用,同时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


[责任编辑: 孟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