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韩战豪:别让心脏 “累趴下”!中西医教你预防心力衰竭
健康大河南讯:(文│通许县中医院 心内科 主治医师 韩战豪)心力衰竭,这个被称为“心脏最后的战役”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现代人的健康。它并非突然降临,而是长期心脏负担过重或疾病损伤的结果。但别担心,无论是老祖宗留下的中医智慧,还是现代西医的科学方法,都有不少预防心衰的好办法。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如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给心脏 “减负”,远离心力衰竭的困扰。
一、认识心力衰竭:心脏 “累到极限” 的危险信号
心脏就像身体里永不停止的 “发动机”,每天不知疲倦地把血液泵送到全身。但当它长期 “超负荷工作”,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没有控制好,或者长期大量吸烟、酗酒,就可能逐渐 “累垮”,这就是心力衰竭。心衰不是心脏突然 “罢工”,而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一开始,可能只是活动后气短、乏力;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双腿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心衰严重时,连日常的穿衣、吃饭都会变得十分困难,还可能危及生命。
二、西医预防:科学管理,给心脏 “减压”
1. 控制基础疾病,从根源预防
很多疾病都是心衰的 “导火索”,控制好它们,就能大大降低心衰风险。
高血压:血压长期居高不下,心脏就像一直在高压下工作的 “工人”,迟早会 “累垮”。建议每天监测血压,通过低盐饮食(每天不超过 5 克盐)、规律运动、按时服药,把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长期缺血会损伤心肌。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必要时通过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改善供血。
糖尿病:高血糖会 “腐蚀” 心脏血管和心肌细胞。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 7% 以下。
2. 健康生活方式,减轻心脏负担
合理饮食:遵循 “三少三多” 原则 —— 少盐、少油、少糖,多蔬菜、多水果、多全谷物。少吃腌制食品、油炸食物和甜品,多吃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能保护心脏。
适量运动:运动是心脏的 “好朋友”,但心衰高危人群要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每周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也可搭配简单的力量训练,如举哑铃、靠墙静蹲,增强心脏功能。
戒烟限酒:吸烟会让血管收缩、变硬,喝酒会增加心脏负担。戒烟和限制饮酒(男性每天不超过 25 克酒精,女性不超过 15 克),能让心脏轻松不少。
3.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建议 40 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重点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肥胖、长期熬夜等高危因素的人,更要增加检查频率。一旦发现心脏功能异常,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防止病情恶化。
三、中医预防:调和气血,增强心脏 “元气”
1. 中药调理,从内改善体质
中医认为,心衰与心、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通过中药调理,可以调和气血、温阳利水。比如,黄芪、人参能补气强心;茯苓、泽泻可利水消肿;丹参、川芎能活血化瘀。但中药调理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辨证论治,建议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行购买服用。
2. 穴位按摩,激发身体自愈力
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腕横纹上两横指,两条肌腱之间。每天用大拇指按压内关穴,左右各 1 - 2 分钟,力度以稍有酸胀感为宜,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心俞穴:在背部,第 5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用手掌轻轻拍打或按摩心俞穴,每次 3 - 5 分钟,可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足三里:膝盖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 4 横指处。按摩足三里能健脾益胃,促进气血生成,间接保护心脏。
3. 中医食疗,吃出心脏健康
桂圆莲子粥:桂圆 10 克、莲子 20 克、大米 100 克,煮粥食用。桂圆补益心脾,莲子养心安神,适合心气不足、心慌心悸的人群。
山楂荷叶茶:山楂 10 克、荷叶 5 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山楂活血化瘀,荷叶清热利湿,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
黄芪当归鸡汤:黄芪 30 克、当归 10 克、鸡肉 200 克,煲汤饮用。能补气养血,增强体质,适合体质虚弱的人群。
4. 情志调节,避免 “伤心”
中医讲 “心主神明”,情绪波动过大,如长期焦虑、抑郁、愤怒,会损伤心气。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舒缓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比如,每天花 10 - 15 分钟练习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能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心脏压力。
四、中西医结合:预防心衰的 “黄金搭档”
中西医预防心衰各有优势,结合起来效果更佳。比如,西医通过药物和检查精准控制基础疾病,中医通过调理体质、穴位按摩改善整体状态;西医的健康生活建议配合中医的食疗、情志调节,能从多方面保护心脏。对于已经出现心衰早期症状的患者,更需要中西医协同治疗,一边用西药改善心脏功能,一边用中药调理身体,延缓病情发展。
心力衰竭的预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中西医结合、科学管理与日常调养的结合。记住:每一次健康的选择,都是在为心脏积累“能量值”;每一次对风险的规避,都是在为生命增加“保险系数”。从今天起,用行动守护心脏健康,让心力衰竭远离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