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健康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今日头条 > 正文

一台手术,两个小孔,“全微创”为81岁高龄老人解决心胸“大患

发布时间:2023-06-08  来源:   
2023-06-08  中原健康网   

  日前,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团队强强联合,为一名冠心病合并肺癌81岁高龄患者,同期实施经左胸小切口微创冠脉搭桥+胸腔镜右肺下叶亚肺叶切除术,利用“两个小孔”全微创,成功为老人解决两种重疾。

  刘老伯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站定休息后才能缓解。此后,这种不适感常常在情绪激动或轻微活动即能诱发,老人以为是年纪大的缘故,便没放在心上,也未采取任何治疗。

  老人发现胸闷症状又进一步加重,且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偶尔还伴有咳嗽。在省内某医院就诊,结果诊断为“右肺下叶混合磨玻璃结节”,考虑早期肺癌可能性大,医生建议尽快手术。

  住院后随着各项术前检查的逐步完善,又发现了新问题:老人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心脏三支重要的血管同时出现85%以上严重狭窄,原则上必须进行冠状动脉搭桥。

  

 

  如此严重的心脏病变,如果贸然行肺癌切除手术,围手术期将会因麻醉血压波动、手术创伤及静脉输液加重心脏负担等因素,大大增加急性心梗、心衰甚至心脏骤停等风险。

  如果先行心脏搭桥手术,术后需要至少服用三个月抗凝药物以防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而这三个月的等待时间,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很可能因癌细胞转移而错失最佳手术时机。

  同时面对两种要命的疾病,无论先解决哪一个,都是棘手的问题!

  “根据刘老伯的情况,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同期完成心脏搭桥和肺肿瘤切除,进行心胸的联合治疗。”心血管外科十一病区主任葛振伟说。

  

 

 

  早在2011年,我院集合了心外科、胸外科两大优势学科,强强联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冠心病合并肺癌、食管癌、胃癌、纵隔肿瘤等心胸外科高难度同期复合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正因此,当刘老伯明确病情后,接诊医生当即建议他转入我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葛振伟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刘老伯不仅患有严重冠心病,还合并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同时因高龄,体质差,本人和家属对开胸手术均十分顾虑及抗拒 。

  “这种担心是正常,我们传统的正中开胸心、肺联合手术,虽然可以同期解决心、肺问题,可对于高龄老人来说,正中锯开胸骨手术创伤大,炎症反应强烈,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术后恢复问题及胸骨并发症。”葛振伟说。

  有没有一种解决方法,既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减少老人痛苦,同时又能一次性解决问题,

  消除隐患?

  经心外科、胸外科联合会诊,葛振伟团队决定为老人实施“全微创”手术——经左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搭桥手术+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手术。

  手术方案敲定后,经缜密的术前准备及制定手术预案,由葛振伟主任主刀,联合胸外科二病区崔东副主任医师,心外科主治医师徐高俊、刘旭担任助手,麻醉科刘彬副主任医师实施麻醉,在手术部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共同为老人实施手术。

  

 

  手术首先要解决的是心脏问题。

  葛振伟团队一改传统正中开胸,经左侧肋间一5cm小切口入路,精准获取桥血管材料,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脉搭桥术。

  这样一来,5cm的小切口与传统20cm大切口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创伤小,不用锯开胸骨,保证了患者胸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因此避免了术后骨质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有利于早期康复。

  这台手术对于患者好处颇多,而对于医生来说,难度却增大了不少。

  手术要尽量减少对患者心脏和循环的干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但因切口小,手术视野窄,心脏暴露困难,术中操作相当于“深井取物”。不仅需要借助特殊的手术器械来操作,对主刀者操作的精准度和稳定性也有更高要求,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心脏搭桥经验和基础,才能成功开展微创搭桥手术。

  

 

  术中葛振伟团队按照既定方案,仅用2个小时便顺利完成心脏搭桥手术,用最小的创伤,让心脏获得了治疗,为下一步肺癌切除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后,崔东副主任医师在老人右胸壁第5肋间打了一小孔,经此小孔行全胸腔镜下右肺下叶亚肺叶切除术,经谨慎细致的肿瘤分离、切除、清扫,这台心胸全微创联合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刘老伯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即将康复出院。

  

 

  对于这台“全微创”复合手术,葛振伟提醒,每个手术方案的制定,都要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性。微创搭桥虽然优势明显,但在患者的选择上也有一定限制,特别对于高龄、骨质疏松、心脏收缩功能尚可的患者来说是最佳治疗方案。而对于桥血管质量差、过度肥胖的患者来说,建议常规心脏搭桥更为合适。

  专家简介

  

 

  葛振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首届),河南省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十一病区负责人。

  河南省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亚洲心脏瓣膜病学会中国分会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整合心血管外科委员会(学组)常务委员,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一届心脏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青年编委会委员。

  2014-2015赴美国纽约州St.Joseph’s医院/医疗中心访学、研修“心脏病微创外科治疗”。

  目前主要从事冠心病及瓣膜病、成人先心病及大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教学及科研。拥有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手术能力及丰富的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擅长胸腔镜下右胸小切口微创瓣膜成形或置换术,微创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瓣成形及主动脉根部重建术,房颤外科消融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人工心脏植入及心脏移植手术等。在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治疗、重症心脏病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积累较深厚的经验。

  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目前承担省部级及厅级科技攻关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发表英文SCI收录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超20分,中华系列杂志及国家级以上杂志论文30余篇。


[责任编辑: 孟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