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要闻 养生 行业新闻 图说健康  

河南名医COA大会展中原风采 脊柱微创蓬勃发展更上层楼

  2018年11月21-24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COA学术大会在福建厦门隆重召开。我省骨科同道踊跃参加大会,与国内外同道进行学习和交流,更是有多达十余位脊柱微创专家在大会上进行主题演讲和大会发言。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国内较早、我省最先开展脊柱微创技术的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朱卉敏教授,安钢总医院院长王红建教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马海军主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孔凡国主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张广泉主任,郑州市骨科医院常晓盼医师共同做客健康大河南,为我们分享此次的参会感受,并为大家讲述我省脊柱微创领域的发展状况。

  问题一:据了解,六位专家都是刚刚去厦门参加完COA大会,COA大会是一个多高规格的大会呢?

  朱卉敏:COA国际学术会议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于2006年开始第一届,因为这个大会把中国骨科学术大会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大专家邀请到中国一起开,这个会议是国内每年一届的骨科学术盛会,也是规格最高、参会人数最多、学术能力最强的骨科会议,尤其是今年的注册会议代表接近3万,加上一些青年医生、支持单位代表,大概有5万多人参加。

  王红建:参加这次COA学术会议我感受特别深刻,河南的脊柱微创在会议中大放异彩,在十多个场次进行学术交流,我分享的一个主题是“大通道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关注,通过这种学术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问题二:通过参加这次国内最高规格的骨科学术会议,各位专家都有哪些感想呢?

  马海军:这次会议是国际性盛会,大概有5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会,包括港澳台的100多位专家,整个会议大概是5万多人的盛况,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在大会上都做了一些相关的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颈椎前路脊柱内镜的应用上的一个长期随访”,我们做的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探讨。

  张广泉:在COA会上,我主要讲的是骨质疏松、骨折方面的问题。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骨折也比较常见,我讲的是后路的椎体切除治疗伴有神经症状的骨折不愈合的疾病。通过这个交流,也把我们的经验给大家进行了分享。其次,也看到了我们与国内外存在的差距,学习了一些东西,以后在工作中进一步的提高。

  常晓盼:在大会上发言之后,感觉学术交流比较频繁,档次比较高,接触了这些大咖之后,明显感觉到脊柱微创的发展势不可挡。目前,脊柱微创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微创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河南的脊柱微创事业在朱主任的带领下,将逐步的把各个方面做的更好。

  孔凡国:全世界的骨科医生把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会议上做了展示,我省的脊柱微创跟其他地方的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我省的微创不单纯表现在手术技术方面,我们在精准诊断方面的发言,也得到了国内外一些专家们的认可,我们认为微创不单单是手术操作,其精确、精准、精细的核心观念应该贯穿整个诊断、定位和手术技术的全过程。

  朱卉敏:我清楚地记得2007年第二届COA国际学术会议在河南召开,承办这个会议以后,河南骨科医生全部动员起来,开启了我们河南骨科界的崛起,把外地专家、教授请进来,有机会再把我们的经验向大家汇报,我们河南省的骨科在一步一步的发展。至今为止,已经有将近十年了,在这期间,我们河南省的骨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9年的厦门COA会议,河南脊柱微创是零发言,没有听到丝毫的声音,而在今年的COA整个投稿的过程中,我们河南投稿量是第一位的。河南骨科界意识到了我们的落后,大家学习的劲头,大家不断进取的精神也在不断地发展。

  我非常有幸做了一个“由MED技术到PLD技术的发展过程”的发言,在这个过程中有将近20年,最早做MED技术,很多专家说,MED技术奠定了脊柱是微创的第一次革命。所以脊柱内镜的发展就是一个浪潮一个浪潮的逐渐走向高层的发展过程。河南脊柱微创事业的发展,要感谢全国各地的专家来河南做报告、指导手术,我们河南脊柱微创近几年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差距,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所以通过这次COA会议,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的脊柱微创技术达到了一个遍地开花的地步,但是我们也不能只停留这些成绩上。

  王红建:最近几年,河南的脊柱微创事业在朱主任的带领下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用一句话来说是“一花独放不是春,春色满园关不住”,大家都在用微创理念和微创技术造福百姓,这种局面很难得。

  问题三:本次大会是以创新为契机,秉承推动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创新对骨科的发展有多重要呢?

  孔凡国:在新时代,我们骨科医生的使命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我们才能走向新征程。在今年河南的第二十二次骨科年会上面,我们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英泽院士做了一个专题演讲,他说我们中国的医生,不要一辈子只做学生,也要偶尔成为先生,成为创造者。在骨科这一块,创新还可以促进多学科的协作,骨科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它要融合材料学、工程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甚至现在比较新的计算机一些数据学科,推动发展。尤其是微创这一块,微创如果缺少了创新就无从谈起,所以创新非常重要,它应该是我们骨科学或者骨科医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

  问题四: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对疾病的诊治、对学科的发展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王红建:多学科的联动、融合这是一个趋势,就像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多学科发展也是这样,骨科的疾病有很多并不仅仅是骨科疾病,住院后有很多内科疾病,现在内科治疗的外科化,外科的治疗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非常快,所以这就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才能造福更多的百姓。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如果说骨科的发展从八十年代开始是跟跑,九十年代是并跑,那现在脊柱微创已经到领跑的时代了”,甚至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的声誉。所以多学科的协作,未来一定是一个发展方向,协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人民的健康。

  朱卉敏:这几年整个中国脊柱微创的发展在周跃教授为首的众多专家的带领下,在世界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且被国外的很所专家认可,周跃教授也是世界脊柱微创学会的候任主席。多学科方面,现在正在被整个骨科所关注的也就是快速康复。第一,治疗过程缩短;第二,减少治疗痛苦;第三,很快康复。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多学科协同的过程。这完全符合了世界上推崇快速康复理念。而今年我们河南的骨科年会上,高延征主委高瞻远瞩,成立了快速康复小组,紧跟国际的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马海军:我们河南省直三院椎间盘中心就融合了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疼痛科、骨科等多个学科,主要还是以微创为主。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可以让患者快速康复出院,这就是多学科的结合。

  问题五:一个省十余位专家在大会进行演讲和发言,对于本次大会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呢?

  朱卉敏:这个会议首先是大家投稿,只有我们投稿的质量达到COA学术会议的要求才能被选中,我们省数十位专家进行发言也说明我们省专家不仅局限于做手术,而且也重视学术科研。我们河南的脊柱微创技术正在全面发展,向国内一些先进的省份靠近,哪一方面有差距,我们就向哪一方面补进。所以单凭数字不能说明我们河南脊柱微创处于什么水平,但是可以说明这两点:第一,我们河南脊柱微创工作者人数在不断增加;第二,埋头在苦干;第三,埋头搞科研。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经过几年以后,我们的水平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在逐渐缩小,这也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马海军:我们在高主委的指导下、朱主任的指导下,要把自己所做的成果给大家分享,作为年轻的一代,一起分享,走出去,一步步发展。我们的脊柱微创事业在高主委和朱主任的带领下绝对会越走越好。

  孔凡国:去年零发言,今年十余位,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是纵向来比,我们取得了一个很大的进步,单从脊柱微创这一方面来说,发言数量还是很多的。我们重视科研了,我们勇于去跟国内的同行们交流和分享经验,如果没有前期的准备,我们也不会有这种爆发式的发展。

  问题六:近年来,我们河南的脊柱微创在全国以及省内都做了哪些特色工作呢?现阶段的开展状况怎么样?

  朱卉敏:河南是人口大省,骨科医生多,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理念的转变,让更多的医生感受到微创的优点、技术发展能够给病人带来哪些好处。第二个就是对脊柱微创医生做行业的培训,比如我们郑州就有专门的培训中心,各种尸体培训班等等。在我们不停地培训过程中才能不断提升医生的水平。这些东西就说明,只有在我们河南爱学、好学的情况下,才能拥有美好的今天。

  问题七:河南的脊柱微创事业有哪些困难存在,又有哪些优势?

  张广泉:河南人很多,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但是人口多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一个优势,因为人口多,病种就多,病的复杂性也多,另外我们河南的骨科医生学习热情非常高。原来底子薄,但现在经过朱主任的大力推广脊柱微创事业,我们在购买设备上已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了,我们也购买了一些先进设备,比如说脊柱机器人、O臂导航、超声骨刀等等。

  问题八:怎样做才能抓住这些机遇,把优点发挥到最大程度,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呢?

  常晓盼:机遇和挑战往往都是并存的。我们河南是人口大省,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是给病人看病,人口多,病人自然就多,包括病种的每一个疾病覆盖程度也就增加了,相应也会增加我们对疾病诊断的一些经验。

  我们如何把机遇发展到最大的程度呢?正因我们人口多,我们才能够熟练掌握给病人治疗的基础操作,把基础打得扎扎实实,使自身经验更加丰富,然后,在这个牢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问题九:目前地市级脊柱微创的发展和省内相比有哪些差距吗?

  王红建: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第一,资源的利用上,作为地市级的医院,在设备装备方面的投入,和对脊柱微创事业的理解程度上有所不同。第二,理念方面,外科大夫的理念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在此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努力。第三,学习热情、科研的能力方面,还是和省会的医院有差别。

  问题十:为了弥补这些差距,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了,咱们脊柱微创学组有没有一些工作计划呢?

  朱卉敏:在1999年,那时候做微创的没几家,当时我们就做了MED。现在,很多人在县级医院就可以通过微创技术解决了,不用再跑到郑州了。如何实现这点,就需要推广,联合。现在,我们很多医院都在搞专科联盟,所谓专科联盟,就是脊柱微创这一方面的专科,我这块做得好,带动下面县级基层医院发展。王院长前几天给我说,他用一百万的基金,专门用于这三方面,如何培训好下面基层医生;对非常困难的家庭又想接触脊柱微创水平的进行帮扶;对一些不能提出很多问题,但需要一些小的设备,我们能提供帮助。这个行动是脊柱微创的一个行动,让我们很多老百姓受益。

  马海军:我们不是为了挣病人、抢病人,而是为了把最大的利益给患者,这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要做的工作。我们省直三院设计了一个医疗下乡,椎间盘病专科联盟,我们到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做一个专科。我们专家定期去坐门诊,手术,把我们省级的医疗直接带到了县里面,服务于广大患者。

  王红建:我们现在在策划一个公益活动,就是脊柱微创慈善行。今年也是安钢集团建厂六十周年,为体现社会担当,拿出一百万慈善基金与安阳市慈善总会、扶贫办、卫计委联合对一些困难群众通过正常医保报销,拿基金做资助,对病人进行免费的手术。到时候,朱老总也会带领我们脊柱微创学组去到现场,进行义诊、手术。所以说,这种公益的活动,也能让脊柱微创事业发展的更快,让当地的老百姓受益。

  问题十一:本次COA大会青年留言板上有这样一句话:“青年兴则骨科兴,青年强则骨科强”,咱们在培养青年医生方面又是怎样做的呢?

  马海军:一台脊柱外科手术一般需要站三到五个小时,这就需要一个好的身体来支撑。所以说,在干的基础上,我们要有一个好的身体,而我们年轻人正是有这样一股冲劲,干劲。即“青年兴则骨科兴”,青年兴了,我们骨科才会有一个好的势头,好的发展。

  常晓盼:身体确实是革命的本钱,不管是哪个科的大夫,身体都是比较宝贵的,朱主任,高主委,梅院长,杨主任他们为什么会成为业内的精英,因为他们日常都比较注重锻炼身体,他们身体好了,才能为更多的病人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举办一些微创会议,像今年举办的炎黄脊柱论坛等,都是在朱老总的带领下开展的一些会议。在当代,我们青年还是很幸运的,有很多前辈帮我们指引道路,包括各种技术在发展,我们也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

  问题十二:2018年河南省骨科学术年会中,脊柱微创学组进行了新的改选,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接下来,学组有哪些工作计划呢?

  朱卉敏:我们把那些做的非常优秀的脊柱微创的人才吸收到我们组织里面。我们可以依靠这个组织做很多有关微创的事情。明年我们可能有这几点要做的,第一,我们要举行几场沙龙,其中,针对每一种技术,我们请国内做得最好的来交流,然后结合我们河南省做的,进行深入的探讨。大家都说大会学方向,小会学技术,就在于此。

  当然还有我们各个地市,炎黄、河洛、太行等,都用我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做名称,来引领我们脊柱微创会的召开,我想我们河南的脊柱微创事业肯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问题十三:各位有什么话要对我们河南的脊柱微创事业讲的吗?

  王红建:祝愿河南的脊柱微创事业在朱老总的带领下,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更好的造福于百姓。

  马海军:我们河南的脊柱微创事业在朱老总的带领下,越走越精准,越走越专业化。

  张广泉:祝愿我们河南脊柱微创事业越来越好。

  孔凡国:我觉得这不是我们河南脊柱微创事业的鼎盛时期,只是我们鼎盛的开始,我们一定会走向一个更好的明天。

  常晓盼:希望我们以后围绕朱老总把咱们微创大省做到微创强省。

  朱卉敏:使命在肩,我们一定要踏上新征程,取得新成就!

【2018年12月01日 】 [责任编辑: 方帅 ] 来源:健康大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