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健康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李祖威:脑血管造影--揭开大脑血管的“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25-08-12  来源:   
2025-08-12  中原健康网   

  健康大河南讯:(文│封丘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李祖威 )当我们熬夜加班后突然头痛欲裂,或是家里老人出现说话不清、手脚发麻的症状,甚至发生中风,这些情况都可能和大脑的血管问题有关。很多人可能听说过“脑血管造影”这个检查。这听起来像是给大脑血管拍张“X光片”,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安全吗?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脑血管造影的神秘面纱,聊聊这项检查如何为我们的大脑健康保驾护航。

  一、什么是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简单来说,就是给大脑的血管拍个“高清照片”。医生会在病人的大腿根部或者手腕部,通过穿刺置入一根很细的血管鞘,接着把一根柔软的造影导管顺着血管,送到头颈部的动脉里。然后,通过这根导管注入含碘的造影剂,造影剂就像一个“小信使”,随着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把血管的形态、位置等信息都“带”出来。这时候,再用脑血管造影机进行高速连续拍摄和处理,就能清楚地看到大脑血管的结构,明确血管的形态。

  这就像是给大脑的血管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让医生能清楚地知道血管有没有问题。

  二、为什么要做脑血管造影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精密的“指挥中心”,而血管则是为这个“指挥中心”输送营养和氧气的“高速公路”。一旦血管出现问题,比如狭窄、堵塞或者畸形,就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头晕、肢体无力,甚至引发中风等严重后果。

  有些脑血管疾病,通过CT、磁共振、彩超等无创检查,可能只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但没办法确诊。比如,中风患者出现头晕、肢体无力,通过这些无创检查,发现脑血管狭窄、颈动脉狭窄或椎动脉狭窄,但到底狭窄到什么程度,需不需要治疗,怎么治疗,这些无创检查可能就没办法给出准确的答案。这时候,脑血管造影就派上用场了。它就像一个“侦探”,能深入血管内部,把血管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三、哪些人需要做脑血管造影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脑血管造影,一般来说,有以下这些情况的人可能需要考虑:

  1.怀疑有血管病变的人:如果通过其他检查,怀疑血管本身有病变,或者想寻找脑血管病的病因,脑血管造影就能帮上忙。比如,有人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通过其他检查没办法明确原因,就可能需要通过脑血管造影来找找血管有没有问题。

  2.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人:当出现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为了找出出血的原因,脑血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通过它,医生可以明确是不是因为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原因导致的出血,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如果头面部长了富血性肿瘤,在手术前,通过脑血管造影可以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以及和周围血管的关系,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让手术更加安全、顺利。

  4.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在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脑血管造影就像一张“地图”,能让医生清楚地知道血管的走向、病变的位置等信息,从而规划好手术路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5.急性脑血管病需行动脉溶栓者:在紧急情况下,比如急性脑梗死需要动脉溶栓时,脑血管造影可以快速明确血管的堵塞情况,为溶栓治疗提供依据,以便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患者的后遗症。

  四、做脑血管造影前的准备

  做脑血管造影前,可不是说去就能去的,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

  1.身体检查:在决定做脑血管造影之前,医生会安排一系列的身体检查,比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片等。这些检查就像是一场“考试”,只有通过了这些“考试”,才能确定身体是否适合做脑血管造影。

  2.药物调整:如果正在服用一些药物,比如阿司匹林之类的抗栓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暂时停药。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手术过程中的凝血功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3.饮食调整:检查前需要禁食4—6小时,禁水至少2小时。这是因为手术过程中需要麻醉,如果胃里有食物,可能会在麻醉过程中引起呕吐,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等危险情况。

  4.心理准备:很多人一听到要做手术,就会感到紧张、害怕。其实,脑血管造影虽然是一项有创的检查,但它的创伤很小,安全性也比较高。医护人员会在检查前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预期的结果,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如果实在太紧张,也可以和医生说,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五、做脑血管造影后的注意事项

  做完脑血管造影后,也不是万事大吉了,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1.穿刺部位护理: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观察有没有出血或血肿。如果选择股动脉穿刺,术后要平卧休息24小时,24小时内不能负重,还需要观察双侧足背动脉的搏动,以免影响到下肢的血供。

  2.多喝水:因为造影剂是通过肾脏排出的,所以术后需要多喝水,促进排尿,让造影剂尽快地从身体中排出。一般来说,术后2小时内要喝1000—2000毫升的水。

  3.观察身体状况:术后要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比如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告诉医生。

  4.休息:在检查后的24小时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脑血管造影就像一位“侦察兵”,用精准的“眼力”帮我们发现大脑血管的隐患。当身体发出异常信号时,别抗拒这项检查,它可能是及时挽救健康的关键一步。记住,定期体检、控制慢性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守护脑血管健康的“治本之策”。


[责任编辑: 孟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