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要闻 养生 行业新闻 图说健康  

【中原肿瘤名医大讲堂·杨文献】六十年奋战抗癌一线铸丰碑 八十五岁高龄心系抗癌大业

  岁月流逝,留下的是不朽。33年前,伴随着河南抗癌事业的发展,河南省抗癌协会诞生,有一个人不仅见证了这个过程,而且筹建了协会,33年来,他兢兢业业奋战在河南抗癌的一线,为河南的抗癌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他的带领下,河南省抗癌协会推动了河南省肿瘤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为党和政府团结肿瘤科技工作者做好纽带,为发展肿瘤科技事业贡献力量,他就是杨文献教授。

       问题一:河南省抗癌协会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杨文献: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环境污染、癌症增多,严重危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肿瘤防治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加强肿瘤防治研究。1933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肿瘤学会、协会、研究会,在法国里昂成立了国际抗癌联盟,加强国际肿瘤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促进了基础肿瘤学、临床肿瘤学和预防肿瘤学的结合与转化,加快了现代肿瘤科技事业创新发展。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由于长期受封建制度约束和帝国主义侵略,经济社会科技落后,现代生物学、医学和肿瘤科技发展迟缓,解放前仅有京津沪少数大城市的大医院设有肿瘤科和专业人员,我省与大多数省市尚属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健康,在周恩来总理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肿廇防治科技事业快速发展。1959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国医科院组织华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协作研究,在高发区河南省林县建立全国食管癌防治研究基地,研究病因和防治方法,探索中国抗癌之路,取得了显著防治效果。特別是改革开放后,面对我国癌症增长趋势,严重危胁着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党和政府已将癌症防治研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广大肿瘤科技工作者,牢记周恩来总理关于“肿瘤是常见病,应研究根治办法,中国有西医和中医,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林县食管癌防治点应坚持办好,像林县这样的点全国要多办几个” 的重要指示,加快我国肿瘤防治科技创新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国著名肿瘤学专家金显宅和吴桓兴教授倡导成立中国抗癌协会及各省市抗癌协会,团结全国各学科肿瘤专家和广大肿瘤科技工作者,加快发展我国肿瘤科技事业,保障人民健康,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问题二:河南省抗癌协会是在什么条件下成立的?当时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杨文献1984年我参加中国抗癌协会筹建,任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受总会委托筹建河南省抗癌协会,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科协的领导支持下,组建了以我省老红军、老卫生厅长、老河南医学院王太钧院长为首、各学科肿瘤专家参加的筹备委员会。1985年河南省抗癌协会正式成立,王太钧任理事长,省一人大主任张树德兼名誉理事长,王瑞林、刘炳奎、刘树林任副理事长,我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省抗癌协会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一无办公场所、二无办公设备、三无办公人员、四无活动经费、五无办会经验。

  面对五大难题,我们坚持依靠党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弘扬老一代肿瘤学家的爱国、敬业、求实、创新、协作、献身的科学精神,加强产、学、研、院、会大协作,充分发挥团体会员单位的支撑作用,办事机构实行构掛体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干中学、学中干,承前启后,创新发展,解决了五大难题,促进了协会健康发展。

  问题三:河南省抗癌协会作为我省最大的肿瘤专业科技社团组织,发展迅速,影响力大,有什么成功经验?

  杨文献河南省抗癌协会是全省各学科肿瘤专家和广大肿瘤科技工作者,与热心于抗癌事业的社会团体,依法组成的科技社团组织。是党和政府团结全省肿瘤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发展河南省肿瘤防治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本会成立30多年来,长期坚持八项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靠党的领导;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坚持弘扬老一代肿瘤学家的爱国、敬业、求实、创新、协作、献身的科学精神;

  五、坚持以会员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学术为重点、以创新为核心、以加强组织制度道德文化建设为动力的办会理念;

  六、坚持民主、团结、改革、创新、发展的办会方针;

  七、坚持依法、按章、循规办会的办会准则;

  八、坚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肿瘤防治任务服务的大方向,大力开展省内外肿瘤学术交流、科研协作改、谏言献策、科普宣传、癌症康复、科技服务六大抗癌活动。精心办好《肿瘤基础与临床学》杂志、抗癌通讯、肿瘤信息网站和肿瘤专家会诊中心四大服务实体。奋力完成加快我省肿瘤科技事业创新发展,促进肿瘤专业人才茁壮成长,增进全民肿瘤防治科学素质,提髙肿瘤防治水平,保障人民健康五大服务任务。荣获党和政府与科协的多项奖誉,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问题四:协会成立前,您当时在从事哪些工作呢?

  杨文献1954年河南医学院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入学院科研室工作,协助领导研究制定全院科研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组织成果鉴定,开展院内外科研协作,编辑出版《河南医学院学报》,组建科技情报室、筹建河南省医科所,为院基础与临床教学科研人员服务。

  1959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参加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国医科院吴英恺教授组织的华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协作研究。我受学院领导委托,组织医疗科研人员与中国医科院、中医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的各学科专家一起,深入食管癌髙发区太行山老革命根据地林县,创建全国食管癌防治研究基地,研究病因和防治方法,探索抗癌之路。长期坚持依靠党的领导、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研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实施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多学科大协作,攻“三关”、抓“三早”降“两率”的科学实践,50年取得了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50%的显著成效。早期诊断率达到80%,早期治愈率提高到90%,居国际领先水平。促进了我省和全国肿瘤防治科技事业发展,获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

  1969年参加全国首届肿瘤防治工作大会,听取了周恩来总理关于肿瘤防治研究的重要指示,研究制定了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发展规划,成立了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加强全国肿瘤防治研究组织建设。1970年我负责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工作,协助卫生厅研究制定全省肿瘤防治研究规划,建立各地市医院肿瘤专科和安阳肿瘤医院,组织省内外肿瘤防治科研协作,组建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队,加强林县食管癌防治研究工作,参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研究,创建全省肿瘤死亡登报试点,开展我省肿瘤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

  1977年,文化革命结束,参加全国第二届肿瘤防治工作会议,重温已故周恩来总理对肿瘤防治研究的重要指示,拨乱反正,研究制定了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发展规划,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领导华国峰、叶剑英、李先念等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与会代表。为了加快河南省肿瘤防治科技事业发展,我与肿瘤老专家向省委刘建勋书记建议,成立河南省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经省委批准成立,我参加筹建领导组成员,主要负责院所基建设计,进口大型医疗科研设备,引进院所科室科技骨干人才,组织院内外科研协作,从事肿瘤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1984年医院开诊,我去参加筹建中国抗癌协会和河南省抗癌协会,为发展中国抗癌事业又奋斗了30年。

  问题五:未来您想做些什么更有价值的事情?现在从事的工作对未来设想有帮助吗?

  杨文献2015年,河南省抗癌协会六届理事会退下来后,推选为我为终身名誉理事长,继已故老一代肿瘤学家的遗愿,受六届理事会的委托,现正在组织全省各学科肿瘤学专家,编写1949--2019年《河南省肿瘤科技发展史》专著。总结建国以来,我省肿瘤防治科技事业发展的厂史业绩和宝贵经验,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肿瘤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我省肿瘤防治科技创新发展,创建中国特色抗癌之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问题六:很多人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进。作为河南省抗癌事业的功勋人物,您的初心是什么?

  杨文献癌症已发展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不仅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是迫切要求“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健康”的难题。我是党和人民培养的党员肿瘤科技工作者,想人民之所想,急癌症病人之所急。防治癌症,造福人民,为党和人民的抗癌事业奋斗终身不仅是我的初心,也是我应尽的职责和重大使命。

  问题七:在河南省抗癌事业中,哪些人至今仍然让您记忆犹新?为什么呢?

  杨文献我60年从事抗癌斗争的科学实践中,最使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的事和人是:1959年国家卫生部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委托中国医科院吴英恺教授组织华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协作研究,我同河南医学院、中国医科院、中医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的各学科专家一起,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深入太行山食管癌高发区、老革命根据地河南省林县,创建食管癌防治研究基地,研究病因和防治方法,探索中国抗癌之路。长期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研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实施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多学科大协作、攻“三关”、抓“三早”、降“两率”的科学实践,50年取得了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50%的显著成效。早期诊断率达到80%,早期治愈率达到90%,居世界领先水平。1980年英国广播公司应邀来我国访问,在河南省林县摄制了《中国林县癌症探索者》科技片报导后,引起世界各国肿瘤界的关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美国癌症研究中心和英、德、法等国肿瘤学家先后来我国参观访问,加强了国际合作研究。2009年,庆祝建国60周年,国家卫生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河南省卫生厅和林州市人民政府,在林州市举办林州食管癌防治研究基地建设50周年研讨会,认真总结50年的辉煌业绩和宝贵经验,表彰了为中国食管癌防治科技攻关研究和探索开创中国特色抗癌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优秀肿瘤学家。

  其中,值得我们学习敬仰、难予忘怀的有:

  一、华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协作研究的科学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科院原阜外医院院长、已故国际著名胸外科专家吴英恺教授;他主持制定华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研究协作规划,重视加强林县防治研究基地建设,深入现?指导工作,并动员自己培养的胸外科主任邵令方教授下放林县安家落户,加强林县胸外科治疗研究。

  二、国家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已故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首任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冰教授,他1969年协助卫生部筹备召开全国首届肿瘤防治工作会议,传达了周恩来总理关于肿瘤防治研究的重要指示,制定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发展规划,推动全国肿瘤防治科技事业发展,1972年她主持召开全国食管癌防治研究经验交流会,传达周总理关于“林县食管癌防治点要坚持办好,像林县这样的防治点,全国应多办几个”的重要指示,研究制定林县食管癌防治攻关计划,推动了我省和全国肿瘤科技事业创新发展。

  三、河南省林县原县委书记、已故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杨贵同志,他关心人民疾苦,重视支持食管癌防治研究。他1958年参加全国山区工作会议,汇报林县三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食管不通),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路不通、我们已架桥修路;水不通、我们正在开山凿洞、引漳入林、修建红旗渠;食管不通、患食管癌我们就没办法了。引起中央领导和周恩来总理的重视和支持。国家卫生部决定,由中国医科院组织华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协作研究,在林县建立食管癌防治研究基地,林县党委决定成立林县食管癌防治研究委员会,杨贵书记挂帅亲任主任委员、县长李贵任副主任委员,各学科肿瘤专家、各局委和各公社负责人任委员,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并建立县、乡(公社)、队三级防治网,将林县食管癌防治研究计划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开展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抗癌活动。他调任国家公安部和扶贫办后还关心林县食管癌防治研究工作。

  四、我国著名肿瘤病理专家、已故郑大河南医学院沈琼教授,1959年他与助手裘宋良教授首批赴林县基地,长期坚持从事早期诊断攻关研究,创立了食管癌细胞学早期诊断方法,通过深入基层开展预防性普查,使早期诊断率提高到80%,有力促进了外科手术治愈率达到90%以上。并发现癌前病变及其阻断药物,为化学预防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在食管癌防治攻关研究中作出了重大科学贡献,他曾誓言:“不攻克食管癌早期诊断关,不离开林县,死了把我埋在林县龙头山”,沈老病故后,我们将他的骨灰洒在太行山,实现他的遗愿。

  五、我国著名胸外科肿瘤专家、河南省政协副主任、河南省肿瘤医院已故名誉院长邵令方教授,从师于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吴英恺院士,1959年参加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协作研究,1965年响应党的号召,由北京下放林县安家落户,支援林县基地建设,与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已故黄国俊教授、河南医学院已故刘芳园教授合作,在食管癌外科治疗攻关研究中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问题八:介绍一下河南省肿瘤防治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研相结合的战略方针。

  杨文献这是我国食管癌及其常见癌 防治研究基地,在科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预防可以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投入少、成本低、效果好;治疗只能降低死亡率,投入大、成本高、效果差。有效防治方法,必须组织多学科专家攻关研究,创新发展才能实现,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研相结合。防治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降低癌症两率,保障人民健康,必须以人为本,才能构成科学的癌症防治战略方针。

  问题九:在您编写的书籍里面,提到癌症防治需要攻三关,这个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杨文献癌症防治攻“三关”也是食管癌防治研究基地的实践经验,1959年我省和北京医疗科研人员到林县后,面对的是:村村都有食管癌,家家都有癌病史。食管癌的病因不明、无法预防,没有早期诊断方法,到医院求医的病人多是中晚期,不能手术,又缺少有效药物,形势严峻,困难重重。

  后来经过各学科专家研究,成立了病因预防、早期诊断和中西结合治疗三个科技攻关组,经过多学科协作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为实施早防、早诊、早治(三早)、降“两率”提供了有效对策和措施。

  问题十:到今天为止,您从业多少年了?一路走来,您想对河南的肿瘤医生说些什么呢?对河南省肿瘤防治事业有什么期望和寄语么?

  杨文献我自1959年到林县从事食管癌防治研究,1970年负责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工作,1977年筹建河南省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1984年参加筹建中国抗癌协会与河南省抗癌协会,已经历60年的里程。60年来在党的领导培育下,在前辈肿瘤学家和同志们的指导帮助下,艰苦创业、奋力前进,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今天我想重点介绍国内外抗癌斗争的形势和任务,并提出衷心的期望和要求。

  20世纪以来,国内外抗癌斗争的实践经验证明:癌症防治研究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研究癌症的病因和防治方法,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健康。研究癌症病因和防治方法是一项多学科参与的重大科技攻关任务,而实施有效方法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卫生民生系统工程,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各学科肿瘤学家积极参与,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向癌症作斗争。

  20世纪以来,国际癌症防治科技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已有三分之一的癌症的病因基本清楚,可以通过消除病因的方法预防癌症发生,称为一级预防;还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已经有了早期诊断方法,可以实施预防性普查的方法,做到早诊、早治得到治愈,被称为二级预防;还有一些中晚期病人,可以应用现代科学综合治疗,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逐步达到康复。上述成果和经验被国际抗癌联盟的专家总结为癌症三级防控战略。

  美欧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国际抗癌联盟倡导的三级防控战略,已取得了降低癌症两率的初步成效。我国食管癌等常见癌防治研究基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研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实施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多学科大协作攻“三关”、抓“三早”、降“两率”的科学实践,取得降低癌症两率的显著成效。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癌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癌症基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方法,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方法。世界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尚未有效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还在重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环境污染、癌症增多的老路。

  我国癌症已发展成为全国各种疾病死亡第一位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与健康,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健康,已将癌症防治研究纳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列入国家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的重点防治任务。国务院十六部委并研究制定全国肿瘤防治行动计划,预期有效控制与降低癌症两率,保障人民健康。面对我省癌症增长的形势和每年20多万人发病、10多万人死亡的防治任务,我省各学科肿瘤专家和广大肿瘤科技工作者,深感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鉴于我省尚缺乏全面系统的《全省癌症防治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组织省内外著名肿瘤学院士、教授、专家为智库,借鉴国内外肿瘤防治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精心协助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河南省肿瘤防治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协助郑大创建河南省精准肿廇学高科技、多学科协作创新平台,重点在食管癌攻“三关”方面有重大创新突破;协助河南省癌症中心、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院加强省市县三级肿瘤防治组织制度能力建设;创建我省城乡常见肿瘤“三早”民生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切实有对策与措施,降低癌症两率,保障人民健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进,为发展健康中国,建设现代化世界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本期嘉宾:

  杨文献

  河南省抗癌协会终身名誉理事长,历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组织部长、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科协领导下,在省肿瘤医院的支持下,1985年成立河南省抗癌协会。杨文献教授是河南省肿瘤科技事业的开拓者,是河南省抗癌协会、河南省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六十年来,杨教授团结全省各学科肿瘤专家和广大肿瘤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国内外肿瘤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为加快我省抗癌事业创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2019年01月08日 】 [责任编辑: 高博 ] 来源: